“网红”婚登中心“大家长”:“我们从来不对大家说再见”
- 来源:北京日报
- 时间:2023-08-24 14:48:37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记者 王琪鹏 实习生 李苑滢
早上6点多,当许多人刚起床,王涛就已经赶到了单位。七夕当天,全市迎来登记高峰,作为东城区婚姻登记事务中心的“大家长”,王涛不但一大早就来了,还特地换上了一身唐装。“欢迎来到东城婚登!”她热情地打着招呼。
(资料图)
在全北京16个婚登中心中,东城婚登绝对算得上是“网红”。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坐落在公园里的婚登中心,东城婚登的红房子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,历来是不少新人结婚领证的首选。而且,这里发出的结婚证编码都是以“110101”开头,给人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。要说最吸引人的,还是这里的服务。
在许多人的印象中,东城婚登总是特别温馨。每逢登记高峰日,这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营造喜庆的氛围。今年七夕,东城婚登首次举办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和集体颁证仪式,吸引了不少新人预约登记,更有新人穿着“凤冠霞帔”前来领证。
“大家对登记这个环节越来越重视了,仪式感越来越强。”看着一对对新人走进婚姻殿堂,王涛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。她说,以前的结婚登记都是在街道,不但流程没有仪式感,办公条件也比较简陋。“哪像现在,领证都得特意准备一番,女士戴着头纱,男士穿着西服,有宣誓仪式,还有摄影师跟拍。现在的年轻人太幸福啦!”
从1998年开始,王涛已经在婚姻登记岗位上工作了25年。起初,从事这份见证幸福的职业,其实有些误打误撞。王涛是计算机专业出身,本来和婚姻登记工作没有什么交集。当时,由于证件刚开始采用电脑来打印,熟悉电脑操作的王涛便被调到婚姻登记部门,专门负责录入信息和制证。25年过去,当年打印证件的小姑娘成长为婚登中心主任,她的眼角也爬满了细细的淡纹。
王涛
奇妙的是,这些年婚登工作的变化,又和她的老本行息息相关。王涛说,随着技术的进步、数据的打通,婚姻登记变得越来越便捷。前些年,婚姻登记实现了跨区通办。现在又有了跨省通办,婚姻登记更方便了。针对重度残疾人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,婚登中心还开辟了“绿色通道”,上门提供婚姻登记服务。上周五,婚登中心的两名工作人员就来到宽街中医院,为一位住院的老人补办了结婚证。王涛说,他们上门服务过的老人最年长的将近100岁。
婚姻登记既是一种“微笑服务”,也是严肃的法律程序。在婚登中心,婚姻登记员面对的不光有喜笑颜开,也有默默无语的场面。有时,甚至结婚也不总是欢天喜地。王涛曾经遇到一对这样的年轻人,两人本来预约了结婚登记,审核完证件,到了签字确认环节,小伙子却迟迟不肯落笔。王涛看出了小伙子的犹豫不决,就建议他和婚姻家庭辅导的老师聊一聊。个把小时后,小伙子还是没能下定决心,于是她把两人的证件退回,建议两人再好好考虑一下。
过了一段时间,这对年轻人又预约了结婚登记。王涛在预约系统上看到了两人的名字,便特意嘱咐登记员留意一下情况。不出她所料,这一次两人还是没有领成结婚证。对于这一突发情况,王涛却表示出充分的理解:“结婚是人生大事。一旦领了证,就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,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,一定要考虑清楚再做决定。”
通过类似的事件,王涛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必要性。曾经,由于离婚登记取消了调解环节,在办理业务时,双方往往都会情绪激动。有的年轻人年轻气盛,一言不合就要离婚,过几天心情平复了再来复婚,甚至数次反复。为此,东城婚登推出免费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,为冲动的夫妻解开心结。“登记领证只是婚姻开始,如何去经营婚姻,如何在家庭中扮演好新的角色,这其实需要有人辅导。”
同样,对于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来说,婚姻家庭辅导也十分必要。王涛说,这项服务的辅导老师都相对比较年长,作为“过来人”,他们的建议十分中肯。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,许多年轻人走出迷茫,内心变得更加笃定。“我们最初推出这项服务时,有的人很排斥、不接受,但现在来看,它对婚姻家庭的稳定其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”
从事婚登工作20多年,每次见到前来登记领证的新人,王涛总是报以会心的微笑。她说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人们总是渴望着爱情,和心仪的另一半组建家庭。一纸婚书虽小,它背后所承载的却是责任重大。“所以我们从来不对大家说再见。”
持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和所有婚登工作人员一样,王涛最大的心愿就是每个人的婚姻都能够幸福圆满。“希望你们一生只来这里一次。”她说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