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助力加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种出智慧果园

  • 来源:中国新闻网
  • 时间:2020-09-30 16:48:46

“在家点点鼠标或手机APP,就可以完成指定区块的浇水、施肥等工作。果园出现病虫害,系统也会有记录,为植保提供科学决策,指导绿色预警防控,提醒农民及时止损。”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进学说。

行走在云南省怒江大峡谷深处泸水市老窝村的这个橘园,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——几乎没什么人劳作,只有水肥药一体化灌溉系统和农用无人机忙碌着。李进学说,果树所需的水、肥,经智能灌溉管理系统,能精准送到每棵树下。无人机喷药,可以减少30%的综合投入。

除了水肥药一体化灌溉系统,果园还配备远程墒情监测、地下墒情监测和病虫害监控三大系统,果园的实时空气温度、空气湿度、土壤温度、土壤湿度等数据和病虫害情况,可精准传输到电脑、手机等终端。

老窝村所在的怒江大峡谷,土地大起大落,海拔差高达4390米。一条怒江,在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的巨大皱褶间奔腾而过,耕地、民居、道路……凡是人类活动的痕迹,都“挂”在悬崖峭壁之上。这里,至今没有高速公路、民用机场和铁路,垦殖系数不足5%。

“村里平地少,还多是石头地。过去,我们拿最好的地试种柑橘等果树,但都失败了。不是渴死、病死,就是只长个不结果。少有的结了果,也因为品质不好卖不出好价钱。”老窝村党总支书记左雪峰一语道出在怒江大峡谷发展农业的艰辛。

不过,一批博士、院士等专家们的到来,改变了这一困境。2019年2月,李进学作为中共云南省委下派怒江州帮助脱贫攻坚工作队40个队员之一来到老窝村。他在中国柑橘首席科学家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领衔的院士工作站、岗位科学家的指导下,在老窝村打造起现代化的柑橘果园。

记者抵达老窝村时,一派果、菊相映的田园风光。2019年种下的首批30亩果树已比人高,初步试花结果。新种下的沃柑苗,也窜至半人高,旁边还套种七月白菊花、苏菊等经济作物。

细看,园中地貌复杂多样,既有高山陡坡、冲积堆,也有喀斯特地貌……几乎囊括怒江大峡谷所有地形地貌类型。但不管是荒坡还是石缝,都已成功种出沃柑与香橼。

“建设初期,我们按地形地貌特点划分5个不同的试验区。每个试验区都根据情况进行土壤改良,选种了不同的柑橘品种。最终优选晚熟沃柑和香橼,作为果园的主打产品。”李进学介绍,即便是石漠化区域,只要科学化种植,可实现沃柑种植的“三四”标准——土壤有机质达3%,每棵树拥有4平方米的生长土壤,一棵树当季产量就可达50公斤以上。

见识科技的力量,村民们的致富热情随之高涨。2019年8月,老窝村以132户建档立卡户为主体成立了橘橼种植扶贫专业合作社,并引入电商公司“拼多多”无偿资助的225万元(人民币,下同)资金,结合政府配套资金将沃柑、香橼的种植面积扩至300余亩。

“种万亩地不如种(一亩)‘万元地’。今年,我们光套种菊花每亩就收入3000到5000元不等。保守估计,沃柑投产后,每亩还将增收万元以上。”最早流转30亩地跟着李进学干的左雪峰,已成为怒江大峡谷的“红人”,常被各村抢着去传授现代农业技术。

“地形地貌复杂的‘三区三州’到底需要怎样的农业?我想,老窝村的智慧橘园,是一个样板。”李进学透露,目前,怒江泸水、兰坪等县市照搬老窝模式,已成功打造近2万亩柑橘、芒果、咖啡、火龙果、百香果、猕猴桃等多个品类的示范基地。

更为可喜的是,这批项目,带动近200名新农人成长起来。

“科技助力,再加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培养的新农人,像老窝这样的村子要实现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,不是梦。”李进学说。中新社记者 胡远航